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我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专题询问

日期:2015-08-27 08:56:18石家庄人大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我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专题询问
为了全市人民的健康幸福

 

    在8月26日举行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针对我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询问。

    市财政对公立医院是如何支持的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占据我市90%的医疗资源,在发展中既要确保服务的公益性、又要求生存。随着医改深化,以药养医将退出舞台,经费投入保障尤为重要。

    李宗力代表问,市财政对公立医院是如何支持的?下一步有哪些措施?

    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市财政在人员经费、基本建设、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逐步加大对市级公立医院的投入,并对专科医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形成了较为规范合理的投入机制,对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概括来说有以下六个方面:

    对在编在岗人员经费及离退休人员相关费用给予补助。“十二五”期间落实人员经费补助10.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一倍。

    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给予支持。“十二五”期间总计投入3亿元,重点支持了一院的重症肌无力院区、五院的门诊楼、中医院和八院的病房楼建设,以及PET-CT等大型医疗设备购置。

    支持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2011年至2015年落实补助资金2500万元,加快推进我市学科、专科建设。目前,我市有国家级专科3个(中医)、省级专科11个(其中:中医类8个);正在培育国家级专科1个(中医)、省级专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

    对市级医院承担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危机干预,艾滋病防治,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等公共卫生项目给予专项补助。“十二五”期间共投入资金1.49亿元。这里应该重点说一下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我市自2012年3月起在全省率先启动免费婚前检查、孕期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四个项目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截至目前,四项检查达到197.5万人次,检出异常10.64万例,全市出生缺陷率由2011年的11.15%。下降到2014年的9.53%。。

    市级医院针对贫困患者实行“一免三减”,即免收挂号费、减收5%治疗费(不含材料费)、10%检查费、50%住院床位费,减轻了贫困患者的负担,但医院的收入也随之减少。从2013年起,市财政安排医疗惠民专项资金给予医院适当补助。2013年、2014年已拨付补助资金700万元;2015年预算安排补助资金400万元。

    对市级医院实施救治的无主病人的急救费用给予适当补助。2011年至2014年落实补助资金320万元。2015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对在我市境内发生的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无负担能力患者的急救费用给予补助。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市将统筹安排资金,强化资金绩效管理,打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攻坚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廉价的医疗服务。

    如何做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据最近有关方面报道,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已占国内总人口的40%左右,高血糖占总人口的10%。原因主要是高脂、高盐、高糖食品摄入过多,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科学救护水平却提高较慢。

    何金录委员提问,市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是如何做好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市卫计委疾控中心主任赵川回答,所谓慢性病就是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对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是近几年才逐渐重视起来的,防控力度逐步加大。

    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完善了市、县、乡、村慢性病防控体系。市、县CDC都成立了慢性病防治科,乡和村都有专人负责慢性病的管理。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服务,慢性病的防控效果凸显。我市居民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由2008年的27%提高到2013年的52%,高血压控制率由2008年的8%提高到2013年的24%,糖尿病的控制率由2008年的7%提高到了2013年的26%。

    二是建立了居民死亡原因、肿瘤随访登记、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居民营养状况等领域的一系列综合监测系统。摸清了石家庄市慢性病的家底,我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9%,糖尿病患病率11%,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超三成的居民血脂异常,一半以上居民体重超标,肥胖居民近二成,居民吃盐、吃油、吃肉过多。这些数据说明石家庄市的慢性病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三是多部门联合发布了《石家庄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提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4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个。

    四是加大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力度。几年来,全力实施了“健康教育3个万工程”。即:每年举办万场健康知识讲座活动,每年组织万场科普赶集活动,每年开展万名健康指导员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每年在媒体刊播科普稿件1000余篇,免费为居民发放《石家庄市居民健康指南》等科普书籍60万册,免费为居民发放限盐勺、限盐壶100万套。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的健康素养有了明显提高。

    构建智慧医疗体系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给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潘卫东委员提问,我市在构建智慧医疗体系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市卫计委副主任甄继革回答,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化建设整体框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进行了“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实践活动。一是搭建我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平台纵向连接了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47家,横向连接了医疗服务、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新农合管理和预防接种等信息系统,实现了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开通了居民健康网站,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查询服务。二是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发行与应用。以全国居民健康卡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强化银医合作,协调农信社、建行、交行等8家银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鹿泉、栾城、井陉和藁城4个县(市、区)作为居民健康卡试点县,实现了居民健康卡的全省首发,发卡量居全省第一,鹿泉模式已经作为居民健康卡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三是全面推进市县两级数字化医院建设。8家市级医院、17家县医院全部建立了HIS、LIS、EMR和PACS系统,全市共有27家医院与市级信息平台联网运行“就诊一卡通”系统,实现了一卡通用,优化了就诊流程,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受到市民的热烈拥护。四是探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分两批完成了市内121家试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入网工作,采购并发放了193把扫描枪和10把无线扫描枪,实现药品电子监管码信息和医保药品使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五是创新开展云医院试点工作。2015年,市四院与阿里合作建设在线支付与预约挂号信息平台,加入“未来医院”计划,成为河北省首家可使用“支付宝钱包”的医院,为患者提供互联网便捷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成立“互联网+医疗”专门工作小组,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医疗服务事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并与国家、省卫生计生委进行沟通联系,在医疗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上争取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市确定把市八院作为“互联网+医疗”的试点医院,积极探索工作路径和方法。

    大病保险方面有何具体措施

    我市在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服务体系之后,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老百姓比较满意。但是仍有部分群体因大额医疗费用发生“因病致贫”。

    针对这一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咨询委员会成员封宇星提问,我市在大病保险方面有何具体措施?

    市卫计委马纪冬回答,2013年,我市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启动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按新农合基本补偿方案补偿后,个人负担合规医疗费用达到一定额度时,纳入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范围。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商保承办,保本微利”的原则,实行市级统筹,大病保险资金从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不另行向参合农民收取。2013年,由政府采购中心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由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承办我市新农合大病保险业务。2013年、2014年两年,共补偿参合农民10.12万人次,支出资金总额达2.68亿元(含保险公司管理费),补偿在1万元以上的6384人次。2015年,新农合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定为每人每年35元,全年筹资总额约1.97亿元,起付线标准定为13000元,最高支付限额25万元,各费用段补偿比例保持在50%-80%。2015年上半年,已补偿16583人次,补偿总费用5522.41万元。

    下一阶段,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内部层面,我市将逐步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比例。2015年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随着大病保险筹资能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支付比例,更有效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同时,提高大病保险制度托底保障的精准性。在科学测算、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制定向困难群体(长期患病、持续治疗、医疗费用负担重的特殊群体)适当倾斜的政策,并推动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大疾病保障向大病保险平稳过渡。在整个医疗保障体系层面,避免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需要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发挥协同互补作用。

    如何有效预防或有效地解决好医患矛盾

    近年来,一些医患纠纷的案件常被媒体报道,暴力伤医的极端事例也时有发生。刘书平委员提问,面对这些情况,就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地预防或有效地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石家庄市都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市卫计委芦飞回答,一般情况下,医患矛盾多是由于医患双方对医学的局限性的认知不对称而又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市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抓医疗质量。我市以刘琼芳、乞国艳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开展医德医风、行业作风教育。在开展业务技术培训的同时,强化医患沟通专项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和疏导患者情绪的方法,提高医患沟通效果。同时,开展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和岗位技能竞赛活动,不断规范和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能。我市还建立病历分析点评制度,定期组织专家对出现纠纷的关联病历进行分析点评,以案说法,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质量和法律意识。我市组建了市级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中心,发挥各质控中心的专业优势,强化督促指导,使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确保医疗安全。

    抓纠纷预防。各医院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利,落实病情、治疗方案的沟通和手术、麻醉等的知情同意等制度。同时,利用电子显示屏、公示栏等形式,将就医流程、服务项目、服务价格等广而告之。同时,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成立专门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规范了纠纷处理的工作流程,提高了纠纷的依法处置规范程度。各医院落实了“院长接待日”和“首诉负责制”,畅通投诉渠道,确保第一时间受理患者投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建立了患者回访中心,广泛收集患者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工作。

    抓综合治理。在我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设立警务室,邀请公安干警指导医疗机构安全保卫工作,对保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了医院安全防范能力。各医院与司法局牵头组建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密切协作,在纠纷调处上体现第三方调解的公信力。去年以来,二级以上医院加入医疗责任保险,一年来运行平稳,医疗纠纷数量较上年度同期有所减少,医患双方依法依规处置意识逐步提升,医疗纠纷的“院外”处置效果明显,无恶性事件发生。

来源:石家庄人大
视频显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