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人大工作参阅资料第20期

日期:2016-10-27 14:48:59研究室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人大工作参阅资料

 

20

(总第151期)

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20161026

 

         运用媒体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思考

         人大如何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提高询问生命力 唤醒沉睡的质询权

         执法检查谨防“四种病”

 

运用媒体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地方人大在监督中对新闻媒体的运用已不再局限于新闻报道、代表宣传等传统做法,而是把新闻媒体运用到人大监督的过程之中,进一步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力度与实效。浙江省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海宁人大发挥媒体平台载体功能,把公开的形式从平面转向立体。坚持“让人大走近百姓,让百姓走进人大”的理念,重点以“两台一报”为主要载体,主动向人大代表和社会公开人大信息。采取专题专栏定期公布、重大活动现场直播、监督重点专题公布、代表履职经常公布、日常工作和活动全面公布,使人大工作接牢地气、紧贴民生。据统计,本届以来,实行现场直播(包括网络、视频、微信等)16次,刊播报纸专版 40期、电视专题 48期、电台专栏 48期,制作网络微信专题 7期,在本级各类媒体刊播日常程序性报道 3000余条次。特别是随着技术升级,及时接轨全媒体模式,把原来平面式的公开转变为立体全景式的公开。今年人代会首次尝试全媒体报道,在原来报社、电台、电视台三大主流媒体保持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尝试“E”视角看人代会,整合人代会全部资源,通过网站、订阅号和 APP客户端打造“可随身携带的人代会”“可以聊天的人代会”“可触摸的人代会”。随时可听、可看、可说的人代会,让人大代表与老百姓耳目一新。5天时间,人代会专题网站阅读量超过 15万;微信阅读量超过 10万,平均阅读量达到8500,最多一条微信阅读量超过 2万;对187位人大代表在大会期间的履职情况进行了现场即时报道。这样的公开速度与容量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受到了人大代表和老百姓、网民的一致好评,地方权力机关的社会形象达到新高度。

发挥媒体现场记录作用,有图有真相做实调查。在开展监督调查时,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要求媒体紧跟,记录人大监督全过程,特别是现场发现问题,要现场记录,把调查做得有图、有声、有真相,为人大代表审议备足“证据”,以增强人大监督的精准度。在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中,人大确定桶装饮用水安全问题、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环境整治、熟食加工监管主体不明确等五方面作为监督重点。每次暗访明察,都要求媒体详细记录违规细节,把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以及因问题导致的触目惊心的后果留下录音、照片和视频,并进一步制作成 PPT或视频短片,在现场直播专题询问时,当场播放佐证问题所在,同时增加与会人员对问题的感观刺激,进一步正视问题的严重性。会后,这些被取证的违规企业受到处罚,不合格产品被曝光。在专题监督饮用水水源保护情况时,市人大在审议会议现场播放了会前对同一污染点位前后 3次明察暗访、现场取证的情况,以及企业弄虚作假的情况。这些都与相关负责人前后矛盾的应答相应成“证”,会后没几天,该点位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发挥媒体连续报道功能,跟踪监督倒逼问效结果。把跟踪监督作为增强监督实效的必由之路,以连续追踪报道的形式向社会公开,重点通过问题整改前与整改后的图文、视频对比,检验监督效果。在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监督中,上半年,人大联合媒体开展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调查问卷统计报告和分析报告等,并通过媒体进行系列报道,现场直播联组审议,记录下人大代表和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以及政府的办理承诺。下半年,人大再审医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并逐项测评时,将测评内容细化为 5大项 19子项,测评结果全部公开,把人大的监督精细化到点到位,也为政府把握工作着力点提供了新的建议。人大如此持续 4年的反复监督与反复跟踪,推动海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特色的“海宁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发挥媒体互动交流优势,拓宽公民参与监督渠道。要拓宽公众参与人大监督的渠道,媒体具有独特优势。市人大常委会在原来单方面主动公开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拓宽对问题和意见的征集路径,强化公众参与和互动交流,夯实人大监督的民意基础。在人代会期间组织的百里钱塘开发建设决定执行情况的专题询问中,全程通过电视、广播电台和网络视频进行现场直播,并在网络上同步开通网民论坛,会场内外互动热烈,直播2小时共有 2万人次参与讨论,同时在线观看直播最高记录 1200人,916位网民参与话题讨论,发贴 671条、跟贴 2364条,有 10条贴子与场内形成互动。在监督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决议执行的过程中,人大在保持传统调查方法的同时,以“公交发展再提速”为主题开展全媒体大调查,在近 10个不同的媒体平台,同步发出人大调查公告和评价表、调查问卷,广开路径邀请公众讲体会、作评价、说问题、提意见。首次通过全媒体进行现场直播,人大、人大代表、政府部门和专家与公众线上线下同步讨论互动,既收集了民意,也普及了知识,既分析了问题和原因,又汇总了各方意见,讨论现场内外少了针锋相对的火药味儿,多了坦诚布公的倾听交流与理性分析。直播 1小时,收到提问意见 408条,全部由各媒体根据不同收集途径在两天内“一对一”回复,并再次征询意见。

各领域工作都面临转型升级,人大工作要转型升级,人大监督也要转型升级。

首先,监督理念要转型升级。4 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作为地方人大,利用媒体现有的资源和力量及时与互联网接轨,创新人大工作,应该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人大要树立全新的监督理念,用更加开放、多元的视角认识和运用媒体,主动适应、融合全媒体的要求;要善于与媒体打交道,让媒体为人大监督服务。

其次,监督形式要转型升级。人大的监督形式法律有明确规定,不同监督形式的操作规程不同、监督力度不同、针对性也不同。由于媒体技术支撑、表现形式、载体平台的多样化,人大在运用媒体开展监督时,形式也要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如:在专题询问前,向社会公布消息、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实行明察暗访;专题询问期间,运用现场直播或网络在线直播,同时开通在线互动通道;专题询问后,开辟专题专栏,向公众反馈建议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等,整个监督过程综合运用了多种形式。通过融合、交叉、叠加后,监督对象既要受到地方权力机关的监督,又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会更加重视被监督的相关工作,使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再次,工作方法要转型升级。监督形式的转型升级,是对人大监督的传统运作方法的挑战。原来一种形式一套规程和要求,一般情况下一个委室就可以完成。现在多种形式多套规程和要求,要根据不同的监督议题和预期的监督效果,选择确定不同的媒体,综合策划监督工作方案,一个委室明显无力承担,需要统筹、整合整个人大机关的力量,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后,队伍素质要转型升级。当前,迫切需要提高人大队伍运用互联网和全媒体的综合素质,加快培养和提升人大队伍的科技含量,提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综合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公开的常态化,对媒体运用的常态化,不仅倒逼人大的监督对象,也同样倒逼人大自身的监督态度和监督效能。公众关注的不仅是人大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什么效果,解决了什么问题。所以,人大工作越公开、越透明,对人大自身的压力越大,需要及时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机制,特别是跟踪机制,确保问题解决、建议落实、监督到位。

              (摘自《浙江人大网》王晓圆  文)

 

人大如何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微博客、即时通信等社交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支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 2015 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网络日益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探索构建“互联网+”的模式,推动互联网与人大工作的深度融合,是新形势下各级人大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必然要求。

善于通过网络充分听取民情民意。各级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这个民意集中地,更加广泛、深入地倾听群众呼声。要密切关注网络民意。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特别是本地热点公众号、博客和论坛,及时发现本辖区范围内关系稳定发展大局、群众利益的焦点、热点问题,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要加强民意分析研判。对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加以整理归类,作为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依据。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部门的批评、指责和投诉,突出反映了某些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现象,要特别关注这些批评背后民众的真实诉求和意愿表达,打捞有价值的民情民意,作为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注意理性思考,要善于甄别真实的民意表达和炮制的网络民意,避免作出的决策、决定被虚假民意所左右。要搭建民意收集平台。围绕人大依法行使职权,通过开设“网上议政论坛”等方式,广泛征求网民对“一府两院”有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注重对收集到的建议、意见的处理和反馈,定期责成有关人员或部门予以答复、落实,并及时将结果公布在网上,激发公民网络参与人大工作的积极性。

善于运用网络不断提升监督实效。网络高效的互动性和发言的隐匿性,使网民更愿于、更敢于、更常于通过网络发表意见、建议。因而,充分运用网络开展监督,将人大的监督建立在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支持的基础上,有助于监督实效的提升。在监督议题的选择上,要通过网络以重大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征集监督的议题,广泛征求和听取代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呼应网络舆论热点,切实将人大监督工作与人民群众意愿进行无缝对接。在开展监督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广泛性特征,对监督的议题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更为广泛地听取来自基层的真实声音。在跟踪问效上,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公布有关决策决定、审议意见,呼吁和号召网民积极参与到监督中来,将人大监督工作置于网民监督之上,形成推动“一府两院”落实有关决策决定和审议意见的强大合力。

善于借助网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接受选民的监督,对选民负责。一方面,要注重借助网络不断加强和密切与选民的关系。积极鼓励各级人大代表借助微信、博客等当下热点网络通讯工具,建立与选民即时的、双向的互动交流,在网上接待选民、互相联络,收集整理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拉近与选民的距离,赢得选民的信任和支持,提升人大代表的亲和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借助网络不断拓展和深化对人大代表的监督。在人大网站专门设置“代表专栏”,公布人大代表的姓名和职务,并将人大代表参与视察、调研、监督和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履职动态及时公布于众,使选民更深入地了解人大代表是如何行使代表职权的,效果怎么样。同时,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开展网络述职,让选民对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进行网上评议,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摘自《人民代表网》蒋丰全  文)

 

提高询问生命力 唤醒沉睡的质询权

  

质询,是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提出质问的议事原案。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工作报告或议案时,向有关国家机关了解有关情况。质询与询问有共同之处:都是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的重要方式;都要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提出;被质询和询问的国家机关,都要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或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作出答复或说明,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接受质询或询问。  
  人大质询权,作为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法定形式,载入宪法和法律条文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1980年,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北京代表团170多名人大代表,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宝钢工程建设问题,向冶金工业部提出质询。但鲜有人大行使质询权的报道却是不争的事实,要想使质询权不再休眠,就要行使好询问这一权力。各级人大常委会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责任、胆识和智慧来代民发问,做到真问、敢问、会问,提高询问生命力。
  
要做到真问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言民之所欲言、问民之所欲问,发现真情况、提出真问题、显示真水平,一语中的、切中要害、问到点子上,而不能茫然地问、空洞地问、笼统地问,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真正能够产生影响力、推动力,具有建设性。
  
要做到敢问本着对人民尽责、对政府尽心、对党和国家事业尽职的负责精神和态度,坚守人大的职责荣誉和自身的品格情操,勇于担当、直面问题,实事求是地敢于直言、与人为善地提出诤言,而不能过多地顾及情面、瞻前顾后,更不能为部门评功摆好、推诿塞责去顺梯子、搭台阶。
 
 要做到会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深入观察思考、深入体察民情,在了解大量鲜活实情、掌握准确数据以及经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提出社会普遍关注又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木三分地发现并提出一些潜在的可能发生、发展的问题,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警醒、重视和解决,从而提高询问生命力,唤醒沉睡的质询权。

(摘自《人民之声报》王琴  文)

 

执法检查谨防四种病

执法检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但在实践中,不少地方人大在开展执法检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点不突出、工作不深入、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往往是“检查一阵风,过后一场空”。要想增强执法检查的实际效果,就必须从源头上预防“四种病”。

预防“眼花病”。“眼花病”主要表现在“视力”模糊,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我国现行有效法律有近240部,每一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任期内不可能对国家所有现行法律进行执法检查。这就要求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选择执法检查内容上,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确定执法检查重点,而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抓不住要领。

预防“浮躁病”。“浮躁病”的主要症状是心浮气躁,工作浮漂,看问题浮于表面,浅尝辄止。要根治这种病症,就必须沉下身子,深入实际,贴近群众,听民生,察民情,集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准确掌握实际情况,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预防“软骨病”。所谓“软骨病”就是身子不硬,底气不足,体倦乏力。在执法检查中主要表现在怕得罪人,不敢动真碰硬,看见问题绕圈子,遇到矛盾撂担子,谈成绩浓墨重彩,说问题轻描淡写。要医治这种顽疾,就必须牢固树立刚性监督理念,敢于揭露真相,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客观公正地提出审议意见,以增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预防“冷热病”。“冷热病”是指冷热不均,状态不佳,情绪忽高忽低。在工作上主要表现在重形式轻实效,不能善始善终地干好工作,检查过程轰轰烈烈,后期整改悄然无声。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加大执法检查成果转化力度,加强对审议意见的跟踪监督,促使有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确保执法检查取得扎实效果。

(摘自《检察日报》王少波  文)

     

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各位副秘书长,各委办室主任。

 

来源: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