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方位解读十九大报告:40个新提法新举措
● 提升“代表之家”活动实效的路径选择
● 提出代表议案或建议应做好“一二三”
全方位解读十九大报告:40个新提法新举措
十九大报告新鲜出炉。央视新闻梳理报告中出现的新提法、新举措。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阐述了新时代三个层面的意义和五个方面的定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转化。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促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6、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摆在第一条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报告重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7、“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十九大报告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
10、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凝炼的表述。
1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1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
13、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14、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15、推进合宪性审查。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16、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17、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18、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19、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十九大报告提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0、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21、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2、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报告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23、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十九大提出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此前的表述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思想”。此前“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的表述也在十九大报告改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24、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十九大报告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25、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此前的表述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26、打铁必须自身硬。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此前的说法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27、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28、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两字彰显了对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9、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此前的表述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30、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31、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32、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33、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34、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在过去五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彰显反腐败斗争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报告作出这样的宣示:“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
35、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
36、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在“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37、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十九大报告提出,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38、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报告提出增强8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
39、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40、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十九大报告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摘自《央视新闻》)
提升“代表之家”活动实效的路径选择
今年 8 月 28 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在石家庄召开了全省“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现场推进会, 根据会议部署和《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全省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今年年底前,在全省实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人大代表之家”或“人大代表联 络站”全覆盖。通过近几年对一些地方开展“人大代表之家”活动情况的了解考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作保证的同时,必须赋予“家”“站”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内容和主题,才能把家站工作做实做出成效。
一、“人大代表之家”活动与代表小组活动相结合。代表法规定闭会期间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人大代表之家”多是建在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县乡人大要利用这一阵地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每个乡镇的人大代表要划分若干小组开展活动, 每个小组分别进“家”“站”活动,既提高“家”“站”利用率,还能总结发现不同小组活动的亮点新意,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还可将本行政区域各级代表混合编组进家站开展活动, 履职活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又促进各级代表间相互学习与交流,上级代表有机会了解本 地情况,站在较高层面或全局高度审视思考问题,到更高层次的人代会上提出建议。
二、“人大代表之家”活动与代表学习培训相结合。人大代表素质高低影响并决定着国家权力机关履行职权的质量和水平。人大工作者应当通过代表之家组织代表进行时政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和履职学习,在开展调研、视察前进行专题学习,不断提高代表自身素质,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促进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水平。
三、“人大代表之家”活动与专题调研相结合。代表开展专题调研,目的是通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为代表酝酿、起草、提出高质量的议案或建议、 批评和意见做必要的准备。是人大代表知情知政的一个新的措施和途径。“家”“站”为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搭建了很好平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根据党委重点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邀请有关部门到“家”“站”介绍情况、汇报工作,是代表知情知政的重要形式,通过家”“站” 组织代表进行专题调研和视察,促进当地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发挥代表作用的很好抓手。
四、开展“人大代表之家”活动与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相结合。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法律赋予代表的重要权利、是执行代表职务的重要形式、是行使代表职权的重要内容、是发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的重要途径、是反映选民意愿和诉求的应尽义务、是代表个体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是代表的责任意识、活动效果、履职水 平的体现。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组织的学习、调研等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对各方面工 作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当地各项事业发展。
五、“人大代表之家”活动与联系选民群众相结合。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的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接受监督。各“家”“站”的代表,尤其是直接选举的代表,通过“家”“站”的活动,增强代表联系原选举单位和选民,了解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情况,倾听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当好本选区或选举单位人民 群众的使者和代言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可以强化选民对代表履职的监督, 代表履职能力水平、社会形象如何,老百姓看得见,以此促进代表洁身自好,努力履行职责,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成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公道正派的模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摘自《河北人大通讯》李建军 文)
提出代表议案或建议应做好“一二三”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要提高代表提议案和建议的质量,充分发挥代表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和作用,应做到“一充分二增强三符合”。
充分调查研究。人大代表在提出议案和建议前,应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广泛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心声,真正摸清群众想什么,要求自己为他们说什么,盼望政府为他们做什么。对于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代表应该实地进行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再考虑通过议案或建议的形式反映出来。代表在选好议案和建议的题目后,还要围绕这一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如果只是提表面现象的问题,不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案据贫乏或没有说服力,提出的解决办法不够全面或准确,则该议案和建议的质量就不会高,在办理上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增强政治性。代表提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行为,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发展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做到从普遍性去分析特殊性,从全局性去把握局部性,从长远性去考虑短期性,以一种联系的方法、大局的观念、负责任的态度去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去促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和落实。
增强全局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必须牢牢把握本地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有纵观大局的眼界,知晓大局的能力。不仅要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大局,更重要的是还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准确把握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与推动当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结合点及切入点,自觉做到想问题、办事情要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保证大局,从当地的大局来提议案。当然,对于群众反映的一些局部的具体问题,代表也可以在人大会议期间提出,但不适宜作为议案提出,可以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予以办理和答复。
符合法律规定。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在内容上要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也应该符合法定程序。对于代表议案,应当一事一议。提出的主体必须是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应当在主席团会议上通过的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日期前提出,写明案由、案据和方案。对于代表提出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在形式上没有太多要求。可以是代表个人提出,也可以代表联名提出,在时间上不受议案截止时间的限制,在内容上可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要求。
符合职权范围。代表应当针对本级国家机关、组织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提出建议,符合实际,符合社会共同认知的正常标准,没有超出当地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范围和当地政府的职责范围,没有超过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等,具有办理的可行性,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办理。
符合民情民意。代表在提议案和建议时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公正无私,客观地反映选区大部分选民的共同心声和意愿。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了解民情,多方收集民意,就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提出建议,真正为民代言,不能仅代表个别人的利益和意愿,更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滥用法律赋予的职权。
(摘自《人大研究》何宁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