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关于加快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决议

日期:2013-09-05 09:20:42石家庄人大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2013年8月29日石家庄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石家庄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加快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可喜变化,中东西三大区域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特色突出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为进一步加快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奋斗目标,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作如下决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实施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市委在准确把握市情的基础上,从我市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出发,着眼加快提升全市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所作出的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是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实现路径的有机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石家庄的实际,符合全市人民想发展、盼富裕的迫切愿望。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区域产业定位,加强区域合作,使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实现跨越发展;有利于以区域合作带动全局发展,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收入水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共同发展;有利于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使经济布局与人口分布、资源环境相适应,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实施这一战略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强大合力,坚定不移地推动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坚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三大区域发展方向

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为重点,统筹推进、分类指导,立足比较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形成“中部率先隆起、东部整体突破、西部加快发展”的新格局,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步伐,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于以上总体要求,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全市国民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领先地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文化旅游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和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如期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部区域(含主城区、高新区和正定、藁城、鹿泉、栾城)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带动区和城乡现代化建设标志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商贸、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经济增长新驱动;重点发展低碳环保、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都市型工业,进一步优化提升循环化工产业,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新引擎;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东部区域(含晋州、新乐、行唐、无极、深泽、赵县、元氏、高邑)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县、项目立县”意识,以大上工业、上大工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聚集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打造各具优势的经济隆起带,加快实现东部发展的新跨越。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全力打造医药、纺织、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优势产业,增强产业配套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产业集聚规模和整体竞争能力;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改造提升皮革、纺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依靠技术创新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快由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发挥农业生产优势,加大设施农业开发力度,重点发展节水型、集约化现代高效农业,扶持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西部区域(含灵寿、平山、井陉、赞皇、矿区)要重点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加强造林绿化,突出生态屏障建设,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富民强县步伐。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发展生态种植业、绿色林果业、特色畜牧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做大做优一批特色农业品牌;整合西部旅游资源,加快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努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推动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医药、化工、食品等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市区企业搬迁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设备、工艺、产品等进行提升。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项目。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服务外包开发区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市场,创新旅游休闲、信用消费、网络购物和夜经济等消费热点,促进我市服务业多元化高端化发展。积极引导全市各行各业对照国内外同行业的最高水平,深入开展对标活动,力争使更多企业的技术、产品、标准等成为同行业领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我市作为省会科技力量雄厚和毗邻京津的优势,搭建技术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加强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指导、交流、培训等方式,发挥其对我市科技创新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切实加强项目和园区建设。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根据三大区域定位,既突出各地特点,又统筹项目布局,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政策聚焦、要素聚集、力量聚合,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良好机遇,谋划建设一批立市立县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活跃经济发展全局。充分发挥企业以商招商的作用,促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进驻园区、落地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探索完善有利于园区建设的管理机制、利益机制、多元投入机制,推进园区市场化、公司化管理,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和水平,使园区真正成为招商引资、产业聚集的重要平台。重点加强高新技术开发区、良村开发区、循环化工园区、装备制造基地、信息产业基地、空港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行环境准入制度,提升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率,大力引进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企业和项目,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强力提升城镇建设水平。要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实施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大省省会新形象。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省会发展新格局,对标先进城市,大力推进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聚集产业和环境质量上水平。按照“低碳、生态、智慧”的理念,大力推进正定新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提升新区聚集产业和吸纳人口能力。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以各组团县市和上庄镇、铜冶镇、冶河镇、岗上镇等新市镇为重点,强力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深入实施县城扩容升级、基础设施提档、载体功能完善、管理水平提升工程,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聚集能力。积极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全面加强主城区、产业基地及县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主城区为枢纽的交通网络,加快建设高铁、航空和城市地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快速公交等交通设施,改造提升水、电、讯、气、热等公共设施,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破解发展要素制约。要坚持内部挖潜和外部争取相结合,积极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摸清县域土地存量,统筹整合零星建设用地,对企业占而未建的规划建设用地予以调整使用,提升闲置土地利用率。加强对新上产业项目的考察和审核,提高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深入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对旧村改造、废弃用地等进行复垦,充分利用非耕地、荒滩地、岗坡次地等土地资源,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建设用地增加。加强政府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双向联系,建立政银、银企沟通协调机制和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的创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引导企业采取联保贷款、金融租赁、吸纳社会资金、直接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要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化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严格岗南、黄壁庄水库和地下水源地保护,推动“蓝天碧水”工程取得扎实成效。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打造省会绿色生态屏障,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加快建设绿色宜居生态家园。坚持以改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为重点,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为关键,深入持久地开展发展环境建设。着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各级司法机关要坚持执法为民、公正司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优化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四、健全保障机制,一以贯之抓好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

加强组织协调。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贯彻实施的组织领导,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明确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使发展战略的实施始终有人抓、不断线。建立市、县两级协调、监测机制,切实加强运行情况的调度协调,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领导分包重要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制度,做到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加强对生产要素的协调配置,将有限的资源向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中和倾斜。

健全发展规划。市政府要统筹考虑中东西三大区域的城乡空间布局、土地资源利用、主导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坚持与城市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和小康建设目标相衔接,抓紧研究出台加快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总体规划。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各自职能,研究制定具体翔实、操作性强的专项规划。各县(市)区要按照区域定位和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实际,科学编制县域发展规划。要加强调研、科学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强化规划的指导性和约束力,切实增强规划的实施效果,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引领作用。

完善财税政策。要建立有利于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对于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加大公共财政向农业农村倾斜力度,完善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建立健全粮食生产核心区利益补偿机制。用好市级工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加大对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的支持。建立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设立生态建设基金,加大对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营改增”改革试点和鼓励消费等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和政策支持。

改进考核机制。要根据对中东西三大区域县(市)区的不同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分类考核。中部地区实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先的绩效评价,重点考核服务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东部地区实行工业发展优先的绩效评价,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考核力度;西部地区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考核权重。

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牵动全局,关系长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在中共石家庄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将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步伐,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来源:石家庄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