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人大工作参阅资料2023年第4期

日期:2023-02-17 11:29:06石家庄人大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云南:省人大首次质询“盯”上招投标

● 河北:“一枚印章管审批”——出台全国首部优化行政审批省级综合性法规

● 江苏:立法促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地方立法新实践)

● 江西省赣州市:百姓立法建议写进了法规“七有”标准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

 

 

云南省人大首次质询“盯”上招投标

 

  当前,云南省招投标领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给营商环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如何最大限度消除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近日,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召开质询会议,对云南省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等问题进行质询,云南省发展改革委领导班子成员接受质询并作出答复。这是自2007年监督法实施以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首次质询,以“长牙齿”的刚性监督方式推动云南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问题直击招投标领域堵点痛点

  “部分项目存在围标串标现象,请发改委进一步说明这些问题,就此采取了哪些措施。”“一些评标场所管理混乱,代理公司、专家、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同在一个空间,难以有效监督,有什么办法解决?”“目前,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尚未与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平台对接,也未充分运用电子证照等信息,与‘智慧监管’要求差距较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如何破解?”

  在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岳修虎就质询案作出答复之后,提出质询案的部分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现场提问。他们开门见山、直击关键,紧盯云南省招投标领域存在的评标场所管理混乱、交易平台信息化水平不高、保证金未及时清退、协同监管推进不力等堵点、痛点问题。

  “这些问题在工作中确实存在。”“最根本的还是履职尽责不到位。”“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部门负有主要责任,我作为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目前我们正在对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升级。”……面对委员们的犀利发问,云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不遮不掩、务实坦诚,简单剖析招投标领域各类问题的存在原因,简要介绍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放在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务实举措。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智慧化升级有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什么时候完成?”“计划明年上半年完成。”在听了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智慧化工作的答复后,委员紧盯这项工作的关键节点继续追问,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回答心中有数、简洁明了。

  质询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也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路径。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首次质询为何聚焦招投标领域?

  “通过人大质询监督手段,可以促进云南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吴绍吉介绍,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及时制定和出台了《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切实从制度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通过调研了解和群众反映,当前云南省招投标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部分项目存在常任评审专家、程序不透明,以及围标串标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隐性壁垒;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尚未与财政、市场监管等平台完成对接,未充分将电子证照等信息运用到招投标领域;一些行政监督部门存在不会监督和不愿监督,甚至推诿扯皮等问题。

  为此,今年11月11日,吴绍吉等10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向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提出《关于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等问题的质询案》。经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召开质询会议,由省发展改革委面对面答复。

  问题照单全收做到即知即改

  “省人大常委会的质询直击要害,说明我们在招投标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差距。”经历了一波尖锐问题的冲击,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绍文如是说。

  “质询人认为省发展改革委的答复对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位、态度诚恳、剖析深入,提出的整改措施切实可行,总体评价为‘满意’”……在充满“辣味”的问答和短暂休会之后,10名质询人的合议意见和满意度测评结果出炉。

  “各位委员的质询,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对省发展改革委工作的关爱、关心和提醒。”岳修虎作表态发言时说,此次质询选题精准、专业性强,提出的问题客观真实,直击痛点,在帮助省发展改革委认清问题和差距的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整改工作指明了方向,将有力推动建立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关于如何做好本次质询提出问题整改工作,岳修虎表示,对省人大常委会质询提出的问题,省发展改革委照单全收、全盘接受,端正态度、即知即改。坚决把推进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第一时间制定整改方案,细化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全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省人大常委会,确保质询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同时,举一反三,全面检视。省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工作专班,全面排查梳理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检视和剖析招标投标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根源,严肃对待、认真整改、弥补不足、补齐短板。特别是要注重质询成果的转化,切实履行招标投标监管法定职责,完善制度规则,建立长效机制,扎牢制度的笼子。

  针对扰乱市场、破坏公平竞争的突出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将扛起责任担当,查处一批、严惩一批、警示一批违法违规行为,着力破解招标投标领域存在的隐性壁垒等突出问题,加快提升招标投标工作质量和水平,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招标投标。通过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尽快让市场主体感受到积极的发展变化。

  “长牙齿”监督更有威慑力

  “为进一步促成有关问题的解决,请省发展改革委对质询提出的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整改,进一步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3个月内向省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吴绍吉在宣读审议意见和满意度测评结果时,进一步对省发展改革委提出了要求,让刚性监督的威慑力进一步延续。

  质询不是故意唱“对台戏”,而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吴绍吉表示,此次质询瞄准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最终目的是要推动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督促主管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云南省人大财经委将继续跟踪监督,确保3个月内相关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有一个好的结果向人民群众交代。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也多次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要求,要对工作落实不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事项开展质询。云南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要求,精心组织开展了此次质询。

  “党中央要求监督要‘长牙齿’,质询就是最刚性的监督手段,就是人大很硬的一颗‘牙齿’。”吴绍吉说,相关部门如果刻意回避问题,整改措施力度不够,人大可以启动第二次质询,如果测评结果还不满意,就要走追责问责程序。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建广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慧全程列席会议,对质询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质询选题非常准,准备非常到位,问答非常精彩、很有深度,作为一名法律界人士,我受益匪浅。”张慧说,《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12月1日正式实施,让此次质询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她建议,省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推动质询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更好地行使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

“当前,在其他一些领域也存在很多问题,监督力度不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管云鸿建议,省人大重点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质询工作,让刚性监督成为一种常态。

(摘自《人民代表报宋金艳 茶志福 瞿姝宁  )

 

河北“一枚印章管审批”

——出台全国首部优化行政审批省级综合性法规

 

  12月1日起,经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全票通过的《河北省优化行政审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条例》共6章58条,围绕审批标准化、审批规范化、审批便利化、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范。据悉,这是全国首部优化行政审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省级综合性法规。

  《条例》是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北省委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制定的重点立法项目,是河北开展创制性立法的重要成果。《条例》立法过程中始终坚持政治引领,突出问题导向,针对行政审批中存在的短板弱项,优化审批服务,提升审批效能,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审批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河北省是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省份之一。2017年,河北所有设区的市、县(市、区)设立行政审批局,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覆盖的省份。

  2018年以来,河北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向省级拓展、向乡村延伸,组建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建成省政务服务大厅,2254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便民服务中心,49442个村、3881个社区全部设立便民服务站,形成省市县乡村上下贯通、职责同构、业务协同、协调联动的五级审批服务体系。然而,改革后的行政审批涉及层级较为复杂、部门众多,亟待通过立法予以规范。

  为了明晰行政审批不同层级、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工作合力,《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相衔接;明确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管理机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审批部门,乡镇(街道)等各级审批部门的职责;明确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明确加强监督管理。

  《条例》规定,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情况依法履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责任,建立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信息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效能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全省依法行政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和投诉举报监督机制。

  行政许可标准更加规范

  审批标准化是促进行政审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河北持续规范事项管理,公开《河北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建立以行政许可为核心,涵盖涉企经营许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为补充的事项清单管理体系。目前,全省行政许可事项共计706项,其中中央层面设定687项,省地方性法规设定19项。

  为了进一步规范审批标准,推动省、市、县三级依法科学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实施规范、办事指南、审查细则四项标准,《条例》规定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严禁在法定行政许可之外变相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对已取消的行政许可,不得继续实施或者变相实施;规定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省、市、县三级编制并公开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未纳入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的,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规定编制并公开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推动实现同一行政许可事项的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办理结果等基本要素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并明确制定行政许可事项审查细则,压缩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明确严格按照实施规范、办事指南、审查细则办理行政许可事项,不得额外增加或者变相增加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

  审批服务改革更加深入

  2017年以来,河北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除不宜网办事项外,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100%全流程网上可办,河北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优化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运行机制,推行综合窗口综合服务,“一枚印章管审批”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一趟清”“不见面”“只跑一次”等改革经验……河北目前已成为全国首个推行“大一窗”受理模式省份,让企业和群众只到一窗、可办多事。

  为了将改革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上升为法规规范,进一步加强审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条例》提出,推行集中办理,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实行“一窗通办”,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综合窗口出件;推行行政审批“一网通办”和全流程网上办理,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行政审批业务,新建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应当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建设,不得单独建设,并明确规定加快推进行政审批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并对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网上服务作出规定;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规定行政审批部门行使行政审批职权时,应当统一使用行政审批专用印章。此外,《条例》还对企业和群众较为关注的申请受理、办理时限、中介服务等事项进行了规范。

  便民利企举措更加务实

  持续降低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门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由528项减少至453项;将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核准类和备案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39、33、31个工作日;创新开展省级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将现场办理频次高、覆盖面广的28项省级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市县收件受理……

  近年来,河北推行一系列便民利企的审批服务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材料多、审批慢、数据共享难等问题同样影响群众的获得感。为此,《条例》从“五办”入手进行重点规范,即“容缺办”“承诺办”“集成办”“就近办”“便民办”。

  《条例》规定,建立行政审批容缺受理制度,对主要申请材料齐全、次要申请材料欠缺,但不影响实质性审核的行政许可事项,可以先予受理,并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的材料、时限等。对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行政许可事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行告知承诺制,申请人申请办理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行政许可事项,自愿签署告知承诺书并且提交的其他材料符合要求的,行政审批部门、承担行政审批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条例》明确,实行行政审批并联办理,推进“一件事集成办”,明确审批流程、审批标准、审批时限,整合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申请人只需要提交一套申请材料,同一材料不再重复提交。规定可以通过下级行政审批部门、承担行政审批的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行政许可事项代收帮办、咨询引导等便民服务,同时对依法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规范。明确规范退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人群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审批便利化措施,规定自助终端办理、申请人委托办理、多方式证明身份、多渠道进度查询等便民措施。                     (摘自《法治日报》)

 

江苏:立法促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

(地方立法新实践)

 

  “产品代入模型库,测算和分析市场投放后潜在的状态和效益……”最近,红豆集团红豆工业互联网公司总经理奚峰又多了一个新头衔:企业首席数据官。

  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67条规定,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由企业相关负责人担任首席数据官,推动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企业首席数据官职能的发挥以及制度的建立,是企业实现智改数转、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江苏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何进一步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使之成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夏正芳介绍,《条例》共9章85条,包括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数据利用和保护等内容,旨在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发展,为做强数字经济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条例》的出台是破解数字经济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的迫切需要。”夏正芳介绍,江苏数字经济发展快、规模大,但在数字技术创新驱动、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为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条例》作出了一系列规定:省人民政府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本省发展,统筹规划全省数字产业发展;在集成电路、物联网等特色优势领域,加快重大项目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配套、骨干龙头企业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推动软件产业集群建设,培育软件名城和软件名园,构建安全可控、开放协同的现代软件产业体系。

  另外,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中小企业转型成本高、转型难导致不敢转、不能转的问题,《条例》提出了颇多“亮点条款”。

  “结合调研中各方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建议,我们通过《条例》中的多层面举措鼓励推动企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江苏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吕小鹏介绍,例如,《条例》明确提出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广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规定支持数字技术在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深度应用,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供应链数字化协作平台;要求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运用高适配、快部署、易运维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使用成本……

  “《条例》的制定实施,加快推进了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融合应用,为经济发展带来坚强保障。”江苏省工信厅“智改数转”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江苏省新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340多家,创新经济发展迎来全新机遇。           (摘自《人民日报》)

 

 

江西省赣州市百姓立法建议写进了法规

“七有”标准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

 

基层立法联系点对上联系着立法机关,对下联系着基层组织,是立法机关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和信息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有组织领导、有专人办事、有联系网络、有工作制度、有工作台账、有宣传阵地、有成果展示的“七有”标准,高质量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基层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民意“直通车”作用,把百姓的建议原汁原味反映上来,各联系点收集的意见建议部分被吸收采纳,为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法规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有效提高立法质量。

  仅2022年,有12部地方性法规、年度立法计划向4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了意见建议,共征集意见建议2000余条。

  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覆盖

  罗师傅最近神采奕奕,嘴角总挂着笑容。原来,他在参与社区组织的“社区夜话”活动时,提出“送气工在送气时不得随意加价,燃气的价格应当统一规定”的立法建议,被《赣州市燃气管理条例》采纳了。

  “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启了基层立法的直通车,让立法工作走进了我们老表家。”罗师傅既欣喜又欣慰。

  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从2017年的9个到现在的46个,兼顾了不同行业和地区,进行了统筹设点布局,实现了市、县、乡、村全辐射,18个县(市、区)全覆盖。各联系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屋场夜话”“议事客厅”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让更多的民意需求传递到立法机关,让每个人感受到身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代表建议纳入五年立法规划

  “城市广场附近车辆停靠不规范。”信丰县人大代表姜园长在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时,有多人反映这一情况。

  作为立法信息员,她积极主动地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机动车停车要通过立法来进行规范的建议。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决策,《赣州市城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被纳入了五年立法规划项目库。

  “这就是立法信息员意义的生动体现。”自己的建议被列入了五年立法规划,姜园长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在立法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进站入群、联系选民的作用,赣州市将基层立法联系点设在代表联络站上,“站点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效果逐渐突显。

  聘请2000余名立法信息员

  在经常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中有个不同寻常的身影,那就是小钟。作为立法信息员,在《江西省志愿服务条例(草案)》征集意见时,他建议增加志愿者服务精神条款的意见,被立法机关采纳了。

  “真没想到,我提的意见被采纳了。让我们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人民民主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我的意见被采纳就是最好的证明!”小钟说道。

  赣州市人大常委会4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聘请的2000余名立法信息员将了解社情民意的“神经网络”广布到人民群众当中,借助“联系点”的“家、站、点”等民主“根系”,传递基层群众的声音,推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绽放在赣南苏区的各个角落。

  人人都可建言献策,处处都是法治空间,赣州市人大常委会4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正演绎各自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

  立法的“直通车”已经开启,为民的“连心桥”已经架好。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将不断以赣州生动实践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以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为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人大力量。

(摘自《人民代表报》刘尊爱  文)

来源:石家庄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