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质量发展 努力实现跨越赶超新突破
——马宇骏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22年01月24日
202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当前和长远,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增强综合实力,着力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提升城市品质,着力巩固污染治理成果,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努力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一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1年工作回顾
(一)多措并举稳增长,经济运行明显向好。
坚持扩内需、畅循环,调结构、促转型,全力以赴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扎实推进“七个大跃升”,深入开展“6+1”专项行动,营造了“石家庄在行动”的浓厚氛围,在“接力赛”中接稳了“接力棒”、跑出了“加速度”。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90亿元、增长6.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9.2%、5.2%,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但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项指标增速低于预期。
(二)由表及里促蝶变,城市品质明显跃升。
坚持在二环内做“减法”、在二环外做“乘法”,重“面子”更重“里子”,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启动滹沱河生态经济带太平河城市片区规划设计。交通路网体系不断完善,三环辅道全线贯通,三环内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四横五纵一环”主街主路景观全面提升,1123条小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8+2”互联互通工程顺利推进,20条城市断头路实现贯通,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东段及二期工程开通运营。彻底断开“土地市场一二级联动”,以立法形式加强对新建住宅容积率2.0的刚性管控。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5万多处、1000多万平方米。精心实施民心河沿岸整治提升工程,建成柔性渗水步道34.5公里,让市民从踩下去的每一脚中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馨变化。升级改造公厕470座,建设全民健身设施1000余处。高铁商务区、石煤机城市更新、东垣古城遗址公园、石家庄北站整体提升等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南三条、民族路等特色街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扶优培强夯支撑,产业发展明显加快。
坚持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举全市之力推动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两大产业率先突破,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商贸物流产业,全力打造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设立了200亿元的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和每年10亿元的主导产业专项资金,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打出了一套加快发展的“组合拳”。编制了5大产业发展规划,高新区国际生物医药园、鹿泉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启动建设,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高新区就顺利完成了郄马村拆迁工作。强力推进转型发展,成功举办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加快升级,争列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99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9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599亿元,同比增长11.1%。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投入1.38亿元全力扩内需、促消费,提升夜经济,新媒体电商直播示范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签署了1.5万亿元的政银企战略合作协议,新增挂牌上市企业21家。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达到86亿斤,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32家。
(四)改革开放添活力,发展动能明显释放。
坚持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态度,集中实施了一批颠覆性、制度性、创新性改革措施,优化发展环境迈出实质性步伐。“放管服”改革加速推进,大力推进“减时、上网、便民”,96%的事项审批时限达到全省第一,审批效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现场勘验事项由150项减为85项,勘验总时限由937日减为211日,成为全省勘验事项最少、勘验时限最短的城市。大力推动行政审批“全流程网办”,网办事项占比达92.9%。市政工程质量三年保修制度全面推行,彻底解决了年年建、年年修、年年不见好的问题。探索实行招投标“双盲”评审,最大程度减少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全面推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标准地+承诺制”“开发区+公司”等园区管理模式改革,提升了园区承载功能,加快了项目建设进程。国企国资改革成效明显,95家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成“5+2”国有企业架构,大大提升了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停车场管理办法》,全年规划建设了205个停车场,施划了4.1万个停车泊位,有效促进了停车场管理的规范有序。创新性建立企业家·市长恳谈会、市民·市长恳谈会制度,搭建了长效常态化的沟通对接平台,听取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建议,采纳了一批管用的工作举措,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制定出台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28个,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药品进口口岸通过国家评估,国际陆港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212列,规模和效益均实现了翻番。
(五)猛药重典治污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瞄准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的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强化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等六项机制,从平常、日常、经常抓起,强力整治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全天候无缝隙监管。面对基础薄弱、时间紧迫、群众反映强烈等巨大压力,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措施和力度予以推进,长期困扰全市人民的“心肺之患”得到祛除,摘掉了空气质量全国后十的“黑帽子”。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我们精准把握生态生产生活关系,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采取车辆“单双号”限行等类似措施,以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最小的治理举措和方式,取得了空气质量历史性突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倒数第13位,优良天数比2020年增加35天、达到240天,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稳步推进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市域内白洋淀上游水污染治理任务,累计完成营造林71.9万亩。滹沱河生态修复三期工程全面竣工,重现了“清水绿岸、碧波荡漾”的滹沱美景,为市民增添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城市奠定了拥河发展的好基础。
(六)筑巢引凤增动力,创新生态明显优化。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探索建立了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中央创新区公共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三大机制,打通科技创新成果“研、用、转”通道。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0家,净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29家。创新平台提质增效,新增各类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7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120亿元。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柔性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6名,发放人才绿卡突破万张,发放人才购租房补贴2亿元。率先出台了《青年发展“十四五”规划》,更多的本地年轻人愿意留在石家庄、更多的外地年轻人愿意落户石家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七)科学精准抗疫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面对突发局部疫情,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方针,第一时间激活应急指挥体系,健全“6+1”信息化系统,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筑牢“三道防线”,组建“八支队伍”,强化人文关怀,织密织牢基层防控网络。从“见招拆招”到“从容应对”,从“全城封控”到“围点控源”,特别是在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等环节,牢牢守住科学精准的底线,不随意扩大防控范围、不延长封控时限、不搞层层加码,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打好打赢了疫情防控的遭遇战、歼灭战。
(八)用心用情惠民生,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省20项民生工程和市10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健身娱乐休闲圈”不断完善,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群众收入稳步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89万人。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加强,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新增养老床位4400张,城市社区实现日间照料全覆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汇华学院与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合并转设通过国家评估;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无极县医院加快建设,新增婴幼儿照护试点机构48个;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广泛开展冰雪运动“六进”,全年共组织冰雪赛事活动6700余场,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到622万,在省第三届冰雪运动会上,我市斩获63枚金牌,金牌总数位列全省第一。社会治理持续推进,深入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向社会公示了44个“烂尾楼”项目的解决方案和责任领导、责任人,大幅提升了烂尾难题的解决速度和质量;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总量突破7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值增长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这些目标的设定,综合考虑了国内外经济形势、自身发展优势短板和现实需求等因素,慎重研判提出的,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也是有政策措施支持的,具有强烈的时代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咬定目标不放松、久久为功谋发展,不仅要确保如期实现这些目标,还要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
全力打造以服务
为核心的人民政府
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政府坚持不懈的追求
政府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树立正确工作导向,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目标,时时事事处处关心人民安危冷暖、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管理社会事务、制定出台政策,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常态化开展企业家·市长恳谈会、市民·市长恳谈会,吸纳民意、汇聚民智,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意愿、体现群众需求。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在政府系统深入开展“三个反思”,勇于自我革命、自揭伤疤、自找苦吃。建立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定期接听“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走进“阳光理政”平台等直接沟通对接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现场公开答复、作出承诺,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把永不脱离人民作为政府植根于心的自觉
党员干部始终牢记自己来自人民,“自己也是百姓”,时刻保持平民化意识,穿“平常衣”、吃“家常饭”、交“草根友”、走“亲民路”,一刻也不脱离人民。政府系统的每名干部都要抽出时间,放下官架子,换角色、入基层,体验当保安、送快递、做保洁、干农活儿等非公务性的社会角色,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和光荣。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破除“审批权力”迷恋,真正让“不靠关系办事”“没人也能办成事”成为常态。旗帜鲜明反对特权车、特权房、特权消费、特权就业等一切特权行为,反对高高在上的衙门作风,让官气越来越远越淡,群众越来越近越亲,让与群众“同围一张圆桌、同坐一条板凳”成为一种习惯。
把紧紧依靠人民作为政府一往无前的动力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来实现。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心实意地相信和依靠群众,通过榜样引领、正向激励、号召倡议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市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探索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新路径,让“好帮手”有更多用武之地。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的思想共识,引导全市人民积极投入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工作中来,让每一名市民自觉投身到“石家庄在行动”中,各尽其才、各尽所能、各尽其责,争做文明秩序的维护者、勤勉敬业的践行者、城市进步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