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人大工作参阅资料2022年第25期

日期:2022-08-10 16:30:39石家庄人大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武汉人大:护一城净水 绘两江画廊

● 天津:立法加强城市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

● 无锡:出台专项行动计划

● 浙江金华市婺城区:专题视察“未来乡村”建设工作

 

武汉人大:护一城净水 绘两江画廊

 

近年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用一件件法规、一次次执法检查、一场场代表活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长江保护之歌,以法治力量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一、“法治”促“防治”“小快灵”立法筑牢长江大保护绿色屏障

武汉,一城江水半城山。武汉的水面占市域面积超过26%,人均拥有淡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无疑,水是武汉的骄傲,也是武汉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开展专题调研发现,城镇生活污水、农业面源等所产生的总磷污染,已逐渐成为制约全市水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总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含磷洗涤用品和排泄物。含磷洗涤用品的使用,不仅会增加水体总磷含量,导致水质丧失功能,破坏水体环境,而且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立法“禁磷”,迫在眉睫

市人大常委会在确定选题、法规案起草和审议把关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一时间进行立法调研、起草工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进程。从2017年3月召开立法部署会议,到当年9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仅用6个月时间便制定《武汉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规定》,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禁止使用含磷洗涤用品污染江河湖泊的地方性法规。

“全市行政区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无磷商品应有明显标注;违规使用含磷产品,个人最高罚款5000元……”这部仅有17条规定的“小而精”法规,以“小切口”从根源上解决磷污染实际问题,被称为武汉史上最严“禁磷令”,彰显了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治水、保护长江的坚强决心,为全市实施“四水共治”(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提供了法治保障。

多年来,武汉市为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相继出台一批涉水的地方性法规,共有“涉水”法规11件,涵盖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备的法规体系,为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系统治水护航。

二、“议案”强“示范”深入践行“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保护长江,首先要修复长江流域生态。

早些年,与其他长江沿线城市一样,因综合防洪排涝体系不够完善,沿江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岸线治理不够完善,以及过度捕捞、非法采砂等问题,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言喻之“殇”。

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于2020年12月正式动工了,但还存在项目建设与城市腹地发展需求对接不够,谋划系统性不强,项目审批、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短板和困难。2022年1月13日,在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众多市人大代表围绕长江大保护这一主题大声疾呼、建言献策。《关于加快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助推长江大保护案》被列为大会议案,由14件议案原案并案,丁原、万大勇、习明海等183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旨在汇集力量“把脉问诊、对症开方”,努力将生态廊道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工程,以人大议案办理践行“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时代使命,助推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双提升。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2016年开展长江、汉江港口码头岸线整治工作以来,全市共拆除清理各类码头380个,清理腾退岸线47公里经过多年的修复和提升,位于武汉市的汉口江滩芦苇摇曳,绿树繁花,景观多样,已成为人们游览休闲的好去处;武汉渡江博物馆下方新添亲水平台,洪山江滩征集民意进行升级改造,水清岸绿与百舸争流相映成趣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将长江、汉江藏堤于岸,“险滩”变身“最美岸线”,“两江四岸”百里生态廊道逐步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

按照“打造以防洪安全为核心的安全廊、以自然绿色为本底的生态廊、串联江滩与城市的交通廊、彰显历史特色的文化廊和多元功能聚集的发展廊”的整体目标定位,市人大常委会不松劲、不歇脚,保持战略定力提升议案办理质效,持续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以实际行动作答长江大保护。

“监督在线”筑牢“生态底线”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2013年6月,为了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扩张,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实施的决定》。“各区政府严格执行基本生态控制线项目准入制度”“生态底线区内实施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控制,确保山体、水体、农田、林地、湿地等重要生态资源不受破坏;因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或上位规划调整,确需对生态底线区进行调整的,应事先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条条规定,为生态保护“加保险”。

构筑社会行为规范、准则,落到实处才是最核心的一环。事实上,自决定出台以来,已有多个建设项目因触及生态底线而“出局”。2014年8月,来自沿海城市的一家企业拟在武汉投资一个重大工业项目,但需占用生态底线区部分面积,发展与生态首次面临“两难”选择。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人大作出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即使项目再大,也须严格依法行事,城市发展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最后,这个项目另行选址、重新论证。

——2016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地方性法规。条例对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界定、调整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法律程序、建立生态项目建设的激励机制等作出规定,为建设生态化大武汉扎牢法治“篱笆”。

2017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情况的报告作为“规定动作”固定下来,以“监督在线”筑牢“生态底线”。

2022年6月24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盛洪涛介绍,今年将全力推进“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加快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和利用体系,科学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完善“山水十字轴”和生态环线建设。

与立法“禁磷”、督办“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议案不同的是,筑牢基本生态控制线是市人大常委会谋求长江保护,既解决当下又着眼长远的有效举措。在全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之下,生态系统有机运转,天蓝、地绿、水清将成为日常之景,“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雄浑壮阔再现。   (摘自《中国人大》 李建辉 徐 航  )

 

天津:立法加强城市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

 

  天际线是城市特有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和建设成就的缩影,传承和塑造了城市特色风貌。7月28日,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城市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即日起施行。作为全国首部加强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的地方性法规,将进一步推动展现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优化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留住城市的自然美、天然韵、生态味

  天际线,被称作“城市风光影画片”,是一座城市之大美。加强城市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营造优美天际线,留住城市的自然美、天然韵、生态味,是惠及广大市民的民心工程。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委部署要求,作出《决定》,运用法治力量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决定》共15条,首先明确了加强城市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的总体要求,强调应当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优化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增强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彰显城市的地域特征、时代特色、人文精神和艺术品位。

  《决定》明确,天际线管控的范围有:城市核心区、中心地区、新城新区,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城市公园等公共开敞空间周边,重要河道两岸及近海开敞空间,以及对城市风貌和景观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区域

对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整体管控,增强景观资源的可达性、可视性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是天际线管理的主责部门,按照市委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多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城市不应建成“钢筋水泥森林”,人们更希望透过高低结合、疏密得当、错落有致的建筑,看到更加清朗的天际线。

  《决定》明确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应当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当科学确定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和风貌定位,构建多节点、组团式的空间形态,合理布局通风廊道、开敞空间等。制定和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分类细化天际线管控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把握建筑空间尺度,合理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

  《决定》明确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方面加强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城市设计应当统筹重点区域建筑布局,对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整体管控,注重结合地形高差和周边环境,水平方向形成错落有致、统一协调、有节奏、有韵律的天际线变化,进深方向形成重点突出、层次丰富、视线通透、色彩适度变化的效果。建筑设计应当强化对建筑高度、面宽、体量和形体的控制,加强对建筑立面、建筑屋顶等的一体化设计,促进新老建筑体量、风格、色彩协调,形成有层次、有变化的色彩搭配,增强景观资源的可达性、可视性。

  天津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决定》明确打造独具特色的近海天际线景观。加强海岸线规划管控,建设通达海岸、系统互联、人可亲近的近海开敞空间,鼓励通过错层、退台等方式丰富沿海区域建筑层次和造型,形成碧海、蓝天、城市相互映衬的天际线景观。

  此外,《决定》明确加强城市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的其他具体措施。一是明确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擅自拆改、增建建筑物、构筑物,擅自改变原有的立面、色彩和形状,破坏天际线景观。二是户外广告、商业牌匾、景观照明等设置应当与建筑风格、立面形式以及城市风貌相协调。三是建设工程围网、围挡、架空管线等临时设施应当规范设置,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文明施工水平,维护城市良好形象。

推动“枕山面海、滨河联湖”的整体空间格局,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底蕴进一步形成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是天际线管理的主责部门,按照市委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多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天津市城市重点区域天际线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作为《决定》落实的重要措施。天际线导则作为一个专项导则推出,并立法进行约束和监督,在天津乃至全国都是第一次政策性尝试和创新。

  《导则》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基因,通过总体、片区、建筑单体三个层面,对津城核心区、滨城核心区、双城绿色屏障区、近郊片区、远郊片区、蓟州山前区、城市公共中心、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城市公园、重要河道两岸及近海等开敞空间的整体空间形态、建筑布局、视线通廊等方面提出具体管控要求。通过塑造连续的建筑界面和丰富的空间层次,推动“枕山面海、滨河联湖”的整体空间格局,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底蕴进一步形成。

鼓励公众参与规划实施全过程,共同塑造优美城市天际线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决定》明确,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在重点区域天际线规划设计工作中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和公众意见,提升规划设计水平。                   

“我们将充分抓住《决定》出台的时机和窗口期,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和解读,形成广大市民对城市天际线凸显城市标志性特征的普遍共识。以天际线管控为切入口,进一步塑造城市风貌,提高城市魅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说。       (摘自《天津日报》徐丽  

 

无锡出台专项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无锡市人大常委会迅速部署,精心打磨,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梳理5大方面100项具体任务,绘就了一幅完整的新时代无锡人大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展现积极履职担当的新蓝图。

  高点站位树立人大工作前进的“方向标”

  《行动计划》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工作布局,强调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和指导新时代人大工作,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作为人大制度的根本优势和人大工作的生命线。7月15日,常委会党组会议讨论通过了《向市委请示报告的实施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请示报告的内容、程序和相关要求,每半年组织一次回顾检查,做到应报尽报,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践行民主确定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城市的“任务书”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无锡市委人大工作会议上,在省内率先提出“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城市”的目标,此次《行动计划》围绕这一主要目标,在总结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益实践基础上,对如何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作出具体安排。根据《行动计划》,无锡人大将高质量推进人大代表“家站点”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并将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家站点”,将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二定为“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确保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深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将听取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作为科学民主立法的必经程序,让民生需求成为立法考量,让群众的“金点子”成为破解立法难题的“金钥匙”;全面打造具有无锡开发区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推动开发区更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除此之外,还将深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面推行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推动人大代表“家站点”、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发区实践基地等功能整合、迭代升级、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同时,聚焦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城市制定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无锡实践。

  勇担使命明确人大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行动计划》立足全局定目标、着眼长远作部署,紧扣全市发展大局、紧贴群众呼声愿望,充分展现了以高质量人大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

  紧盯高质量立法《行动计划》加强“十四五”时期立法工作的系统化规划布局,无锡人大认真编制五年立法规划,突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道德6大重点领域,计划安排75件立法项目,致力于为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法治保障。

  紧盯高效能监督《行动计划》清晰划定“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污染防治、乡村振兴、公共卫生、执法司法、民生实事”七大监督领域,并就集成行使各项法定职权,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询问、评议等多种监督形式明确要求,全力推动重大决策以及法律法规全面落实。

  紧盯高水平决定《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要求,就决定内容、规范、成效等作出具体部署,确保“决在紧要处、定在关键时”。在今年疫情防控最吃劲阶段,无锡人大依法运用重大事项决定权,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决定》,并同步开展全市域督导调研,为依法规范战“疫”提供了“硬核”支撑。

  敢闯新路 抓住人大工作持续走在前列的“关键招”

无锡市委人大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小刚强调,“要把创新发展、争先进位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使命、一种责任,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探索履职行权的新方法、新举措、新机制,不断创树特色品牌,不仅为全市各级机关放样子,更要为全省全国人大工作探路子。”以专项行动计划的形式,明确贯穿五年任期的履职规划和目标任务,不仅走在全省前列,在无锡人大发展历程中也尚属首次。

面对立法工作新挑战,积极探索“小快灵”立法,持续深化综合性法规与专项法规相互衔接配套的“1+N”系统集成立法,探索成立立法专班的新立法模式,探索开展区域协同立法或形成共同倡议……围绕监督重点难点,探索建立“2+X”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机制,探索制定执法检查相关制度意见,专题询问探索场外网络连线提问……聚焦开发区监督难题,加快开发区人大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每年召开一次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努力打造开发区人大工作“1+1+X”升级版……

  根据《行动计划》,无锡人大还将把创新成果作为考量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专门设立“无锡人大工作创新奖”,推选“无锡人大系统与时俱进工作案例”,着力在全域争先、全面争先、全员争先中形成更多具有无锡人大标识度的履职创新成果。         (摘自《江苏人大网》)

 

浙江金华市婺城区:专题视察

“未来乡村”建设工作

 

近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工作专题视察。视察组实地走访了大岭村游客服务中心、民宿、协会组织工作室等地,参观了竹马村共同富裕馆等地,详细了解村庄产业、风貌、文化、治理等未来乡村建设情况,听取全区“未来乡村”建设情况及下步思路,并积极出谋划策。

要拓展创新理念,因地制宜挖掘乡村本土故事。保留乡村原始风貌,找准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发觉乡村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打造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品牌 IP,为“未来乡村”建设注入文化内涵。

要具备系统思维,转变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把握直播、短视频等新经济、新理念、新业态,以互联互通互动网状思维、平台思维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打造农产业销售与社交电商平台。

要秉承工匠精神,专心致志打造文旅精品。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抓质量、抓实效,打造乡村文旅精品工程。同时,人大常委会要收集好各代表的谏言良策,梳理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分析研判,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贡献人大力量。 (摘自《浙江人大网》) 

来源:石家庄人大
视频显示位置